倘互联网寒冬来了,对于传统企业是独机遇也?
不论互联网资本市场的降温、股市的飘绿还是阿里的缩招,都算是一种预兆,互联网也许真的要到类似1999年的寒冬了,那么这次的寒冬会对传统企业有什么影响?原来说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是找死,不互联网化是等死,现在呢?
哈哈,销售部卖不出单子,我们生产部要发达了!
周一在公司,可以用电脑,战斗力恢复,不过也只能维持一天……等未来换手机的那天可能才能完全恢复。
这个问题的前提首先是判断究竟是互联网寒冬,还是经济衰退?或者是经济崩溃?如果经济崩溃,什么产业都是死,无人幸免。然而,认为中国要完蛋的人不是悲观,仅仅是无知而已。以中国在产业与技术上的快速提升、政治的稳定度、对教育的重视,崩溃的可能微乎其微,至于和日本相比更无意义。日本90年代泡沫经济时,发展程度已与美国相近,而其后的困境中人口老化扮演了重要因素,而中国的人口红利尚未全失,人均GDP不到美国的七分之一,和日本毫无可比性。
但最近动荡的声音来源于什么呢?泡沫牛市、暴力救世、人民币贬值后又试图护盘,让所有人开始对解决过高坏帐、国企转型、通货膨胀、金融风暴等诸多问题,一路带领经济飞升的领导班子开始怀疑。什么东西最宝贵?自然是信心。
1637、1797、1819、1837、1857、1884、1901、1907、1929、1937、1974、 1987、1992、1997、2000、2008,还有这次,没有人能学会教训,停止、拖慢、甚至些微地改变这些一定会发生的灾难。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最近这些年,全球盛行的量化宽松,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投资与消费,制造了繁荣的假象,企图吸引长期资本进入实业的努力,往往被短期诱因抵销。当资本市场为了争取超额利润而使用高杠杆金融工具来炒作时,崩盘是不可避免的。物极必反,否极不一定泰来,崩盘之后仍有未来,但未来不一定有诗和远方。不过还好只是金融问题,至少在当前,外界和内部对中国的信心尚未完全崩溃。
目前我们国家的情况就是——传统行业日益萎缩,新兴经济日益兴旺。当然,新兴产业的增长短期远无法对冲传统产业的急剧下滑。传统产业由于需求低迷,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自2011年接近15%的高位一路下降到今年的6%。但另一方面,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在近年取得较快发展,TMT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从2014年初的接近10%缓慢抬升至2015年上半年的接近12%,虽然增长率不大,但是绝对增速仍居于高位,且趋势方向上更是体现出与传统产业迥异的特征。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过去两年持续保持在10-12%的高速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此外,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在50%以上。
从上市公司业绩上看,今年上半年,钢铁亏损,煤炭、石油石化、建材、机械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83%、18%、12%、10%。而其余各行业净利润均为正增长,其中传媒、餐饮旅游、医药等行业增速超过了30%。航空业则成为了业绩表现最为出色的行业之一,有6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100%,这仅仅是因为原油成本降低和民航需求的提升,并不是因为什么“互联网+”。
其实,经济的内部结构变化自2012年就已经开始,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5%下降至当前的39.8%,而同期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则从44%增长至56.8%。对传统产业的政策目标仅是延缓跌速,并防止经济及债务的系统性风险。
当前的传统行业(尤其是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和互联网并没有关系,如果投资减少,会带来整体的大衰退,这很可能使GDP增速秒速下滑到7%以下,而这又是官方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传统行业盈利越来越小,甚至亏损,但国家不允许它规模不增长。
如果你能看明白的话,就应该知道——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如果也陷入衰退,那整个宏观经济数据将会直接崩盘,带来多米诺骨牌般连锁式“信心崩塌”,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只是雪上加霜。至于传统行业公司的互联网化,是一种有可能带来利润或者减少亏损的方向,并不是仙丹,更不会找死,有可能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