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地面数字电视能发展起为?
07年08年的时候,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比较火,确切的说,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具体的标准制定当时应该是有2套人马,清华和上海交大,后来清华的还生产出了芯片,可是据我所知,使用并不多,就香港市场有一些量,记得当时我司为大陆市场生产的盒子都被叫停了,库存了好多货,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些县级的地方有用地面数字电视,大的广电基本都没有。 这个标准就这样废了吗?后续还能发展起来不?如果真的做好了…
作为一个自07年开始就围绕地面数字电视转的从业人员,简单谈谈想法吧,深层次内容,欢迎继续讨论。
1. 单就技术而言,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一项不错的技术,无论第一代的DTMB(中国自主标准),欧洲DVB-T,还是第二代的DVB-T2,ATSC3.0。科学无国界,交大的提案也被ATSC3.0采纳过。
2. 发展前景,因国家而异。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地面广播就做的风生水起,目前已逐渐转换为DVB-T2。再近点,香港发展也不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接入大厦的公用天线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室内覆盖效果。中国国内DTMB曾经在2008年奥运期间着实火了一把,众多下游芯片厂商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前仆后继。2009年之后市场就一直不瘟不火,不少芯片公司壮烈在国标下,从此国标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3. 用户收视习惯。之前国人习惯于通过有线方式观看电视,现今多了网络和其他方式。在有线覆盖不到的地域以及城乡结合部,倒是可以看到地面广播的身影,但依然不成气候。
4. 推动动力,地面广播是免费的,面向公益。然而其普遍性、可控性和抗毁性还被视为国家安全设施,使之成为紧急情况下动员国民最直接最可靠的政府喉舌(又有个不得不的味道)。如果地面广播想要长期运营发展,需要考虑如何市场化运作,比如有的城市尝试部分频道加密播放的运营方式。
5. 地面,有线及卫星的竞争关系。如果采用高效编码方式AVS,一个频点可放十多套标清节目,一个城市二三个频点,四十来套免费数字节目(尤其是本地省地县节目),试想对于目前在网络/OTT电视夹缝中岌岌可危的有线来说,又是一场冲击。
6. 信号覆盖以及节目资源。
7. 后期运营维护。
So,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想说爱你不容易啊。
封闭的市场太不可控,政策风险很大,现在看基本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