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现在定要包简历,真心以要不是更好吗?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公司特别看重简历的华丽性,而不去审阅简历的真实性,不知道现在很多简历都是包装过的吗?我觉得这对于公司根本不是什么好事!大家都真诚以待不好吗?
首先,从任何一个角度上讲,「华丽性」和「真实性」都并不冲突。
不知道题主心中的「华丽性」是指的哪个方面的「华丽」。
如果是形式上的,那我看过几百个简历里还真没有什么「华丽」的。也很难想象在非艺术或设计领域的简历写得「华丽」。简历的重点应该在内容而非形式,没听说什么公司因为简历「漂亮」去录取一个人的。
如果是内容上的,就值得深究了。题主思考的可能是,为什么公司倾向于面试那些简历上看似做过很多很厉害的事情的人呢?他们可能「撒谎」了。为什么不能所有人都把自己「真实」的经历写在简历上?
对于这个问题,只要想通一点,就豁然开朗了——「没有人可以把自己「真实」的经历写在简历上」。
这听起来非常荒谬,但是细想想就会知道是事实。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经历是立体的,是多维的。你做一个事情,可能做了三个月,中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你一一克服,然后做出很多努力,最后得到一个成果。这是所谓最「真实」的经历,但是你根本不可能把这个经历去摆到纸面上。你讲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介绍,都是你这段经历的「投影」,是他的一个部分。更何况,在简历里,你可能只有三行的文字去描述这一段经历,这时候就更需要你摘取这段经历里更加打动人的部分进行描述。
这就是所谓「包装」。
A和B花了三个月做了完全一样的事情,用同样是三行的空间去描述,A可能会比B看起来厉害非常非常多。这就是所谓写简历的技巧。不光简历如此,在平时生活中,就是有人可以在五分钟之内让你对他产生兴趣,即便他可能不是超级神牛。也有人虽然有着挺好玩的经历,却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而公司在第一轮简历关的时候,要筛选的,就是最可能符合公司条件的人。如果你简历把自己写的很牛,你有大概率是牛的。如果你简历把自己写的很菜,你有大概率是菜的。题主一定会纠结有人在简历关「撒谎」的事情,这种事情在哪里都是存在的。但是这些撒谎的人如果牛吹得好,吹得真实,那确确实实会走过简历关。但是如果他们只停留在简历吹牛上,那面试的时候就会被公司发现然后干掉。从你的角度看,或许他们通过「撒谎」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他的水准和他的简历相去甚远,公司会对他有负面的印象,同时他也会浪费非常多的时间去做无谓的面试。
因此在我的角度看来,所谓简历的「包装」,是合情合理,并且必不可少的。你要知道,一个看简历的人,在你的简历上停留最多也就是一分钟,你如何利用这一分钟、一页纸,把更多更强的你展示给对方看,让对方对你产生兴趣,这是个本事。
而「真实」,我认为是在简历里应该遵循的原则。但是世界上有很多所谓「Half Truth」,你说的东西是真实的,只是只讲了一半。在简历里,这就是可以利用的。比如你之前在公司做了一个项目,做的多么多么牛,但是最后另外一个组做的更牛,然后没用你的。你完全可以只写前半部分,你做了什么,完成了什么,而忽略后面那部分被取代的。
这东西和相亲一样,你不能自己明明是个穷光蛋却说自己是千万富翁,这迟早被拆穿。但是你是保安队长,手下有三个保安,说自己是个小领导,管着三五个人,那还是无伤大雅的。
谢邀。
这个问题可以从资源配置和信息不对称性角度讨论。
资源配置:人类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经验表明,待之以诚不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竞争才是。你不能指望人类靠自觉,靠有多大劲儿揽多大活儿来搞好社会分工。社会主义做过这样的尝试,就是计划经济,好像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包装、宣传和竞争从社会总体来看虽然会浪费一定资源,提高鉴别和沟通的成本,但从人性的特殊性角度,这反而是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
信息的不对称性:百晓知道曾经出现过一个问题“电子厂为什么要花钱找中介公司招人,把这个钱直接发给工人不好么?”,人力资源界一直面临一个悖论——好公司准备了丰厚的待遇却招不到合适的人,而优秀的人才却一直在烂公司堆里打转。正是这种不对称性催生了猎头这个细分行业。简历为什么要包装和这个问题有共通点——因为人类不是三体人,做不到信息的百分之百真实传输。招聘方和应聘者始终存在囚徒困境,就是我可以拿出百分百诚意来,可对方是否也会这样对我?这种困境就催生了自我美化和包装。不要以为甲方和猎头公司不会核实简历的真实性,有时候只不过看破不说破,抓着简历的虚构之处等有一天开除你的时候不用赔钱。(阴险么?
总而言之,我认可题主的提议,就是双方待之以诚,展示真实的自己。毕竟你伪装起来的东西总归会被识破,何不在一开始就坦诚以待,互相觉得合适就在一起,不合适就拉倒,好过以后再分手!然而这只能是理想主义者的美好心愿,实际上是不符合社会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