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宝武顽强从「管基金」到「管基金」的
新闻背景:宝武钢铁集团正式成立 从管7300亿资产逐渐转向管资本在12月1日的成立大会上,首任宝武钢铁“掌门”马国强透露,“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宝武集团还将依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定位,逐渐向管资本转型。” 钢铁这种重资产公司如何转型?
谢邀。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搞清楚管资产和管资本的差别。
不拽定义了,按照个人理解来讲。
管资产,个人认为,就是管决策、管运营、管生产、管销售、管人员,换句话说,什么都管。贴一张宝钢之前的组织结构图(貌似是2009年之前的),一看便知。
集团之下,有战略发展部(管战略)、重大工程项目部和湛江钢铁指挥部(管项目建设)、运改部(管管理改进)、人才开发院,还有并列的十几个分子公司实体,遍布钢铁生产、资源、物流、加工、工程、金融等等产业。
但是,集团是怎么管的呢,举个例子,运营改善部让宝钢股份上报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然后看指标,哪些地方偏低,然后派人到现场去观察,问题在哪,提出改进方案,让宝钢股份执行,并且进行考核。
这么做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各部部长或者集团高层对某部分业务不了解的,就会出现外行管内行的情况。而且,集团直属部门的管理,一般分子公司都要服从,即便宝钢股份这样的明星子公司,也要服从管理。这就是所谓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问题的核心,说白了,管得太多、太细,职业经理人的自主权太低。
管资本,个人理解,就是管市值、管现金、管利润,换句话说,管大的事情,不管生产销售的细节。这些细节,让职业经理人在分子公司的层面进行管理,也就是专业人管专业的事。
再贴一张2016年的改革后的宝钢组织机构图,虽然没有完全到位,但是有那么些意思了。
可以看出来,第一大变化是油價四个大的板块独立为中心,并不直接管理分子公司,而是进行规划、协调和提供发展需要的支持;第二大变化,总部直属部门主要是公共、辅助、支撑部门,与各子公司是服务关系,而非管理关系。另外,创新、能环这两个部门目前是热点领域,并且需要集团进行大力投入,所以仍然保留在总部里面,未来看,还是会把研发和运营的职能转移给子公司,集团公司只保留创新管理和能环监察的职能。
拽完了概念,大体来讲讲目的和作用。
主要的目的,我个人认为是改变国有企业行业属性太强的情况,形成跨行业的集团公司,获得更强的话语权和抗周期能力。
国外以资本为核心的财团经济模式到处可见,比如日本的四大财团,其中三井财团是新日铁的主要股东,旗下三井物产入股巴西铁矿巨头淡水河谷母公司Valepar.S.A.公司15%股份,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合资开发纽曼矿,拥有印度矿山SesaGoa51%股份等。此外,三井在流通领域也有诸多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比如国内很多带“井”字的加工中心,都有三井的股份。(这块不细讲了,有人单独写了一本书讲三井帝国的,有些内容有夸大,但基本思路没错……)
这样一个跨产业链,甚至包含反周期产业资产的财团,从整体运营上看风险会大幅度降低,不会出现钢铁行业不好,宝钢再好也要亏损的情况。
国内实体经济领域类似的管资本的企业,典型的如复星,地产、医药、旅游、保险、传媒、钢铁,均有布局。
第二个目的,个人认为是为了加强国有资本在部分经济领域的掌控力。很多产业其实国有资本进入的非常少,但是本身发展较快、利润率较高,比如互联网、通讯技术、环保技术等,国有企业缺的是好的体制机制、缺的是各行业的优秀人才、缺的是进入很多行业的能力,但是不缺的是资金。通过国有资本投资管理公司,可以让国有资本名正言顺地进入各行业,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资金,从而渗透到一些新兴行业中去,虽然不一定占主导地位(如果国资占了主导地位可能这些企业也就搞不好了),但是进入到了这个行业当中,未来还可以以资本为杠杆,去进行资源整合。本质上,和一些投资公司做的事情接近,但是并非投完就撤,而是更长久的投资。
所以,说白了,国有资本投资管理公司就是让国有实体公司去研究:如何让国资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既能对冲风险,又能加强对新兴领域的掌控力。
谢邀,第一次受邀好激动\(≧▽≦)/。
那就随便扯扯,说的不好别喷我。
前段时间有个国企来我们公司对标,谈到一个问题,我们公司的口号是降本增效,而他们国企的目标则是不让一个员工下岗。国企的基础摆在这里,要尽最大的社会义务,怎么和更灵活的私企竞争……资本,人脉,官方政策……也就是混口饭吃。现在无非就是争取放大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