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跳槽到管理咨询公司?




个人在某不知名的传媒公司,现在由于企业和个人原因准备离开。 我比较喜欢管理咨询行业的工作,但是现在发现在网络上面投递简历确实很难找到靠谱的公司,想知道通过什么方式能够跳槽过去呢?





这是我的一位学员的故事,他通过社会招聘,从企业跳槽到了麦肯锡。

从他的成功经验来看,想去咨询行业求职,可以做下面这些准备:

一、以咨询顾问的方式思考和工作

二、提高面试的专项能力

三、做一个沟通方面的有心人

下面详细说明。

篇首语:拿到MBB offer有多难?

对管理咨询有些概念的人都知道MBB的面试非常tough,流传着“90个case才有可能换来1个offer”这样的说法;即便是“围观群众”也通过网上盛传的题为《世界上面试最困难的25家公司》[注1]的文章略知一二。

体验以后我才知道MBB并非遥不可及,也没有必要把求职过程妖魔化。

但拿到MBB的offer的确很有挑战,特别是对于我们时间紧张的职场人士。

总结自己拿到麦肯锡offer的这段经历,我认为与其在招聘季突击,不如在平常工作中培养思维能力,再结合高质量的面试prep增加把握。

一、以咨询顾问的方式思考和工作

5年前大学期间曾经为准备MBB中某家的summer intern看了《Case in Point》一系列的材料,对于一个好奇心重的人,它们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在换乘地铁时思考如何估算扶梯的人流量,旅途中遇到马拉松时会想,封闭马路的经济影响有哪些……

出于类似的意识,虽然在毕业后没选择成为咨询顾问,我却在工作中用到它的一些思维方式和工具。身处一个快速更迭的新兴行业,我的role时常需要解决复杂的业务问题,为无先例可循的需求探索方案,并且与不同职能、背景的人士沟通协作。在这些任务中,问题的界定和拆解、结构化的沟通和以事实为基础的观念帮我实现了很多突破。

那次summer intern的第一轮面试只是对一个熟悉消费品进行市场规模估算,我却毫无头绪;这次面试遇到陌生的行业,靠着common sense和pyramid-principle problemsolving快速approach。回头看来,正是因为生活和工作中的“练习”,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思维方式。

二、提高面试的专项能力

上述“90个case才有可能换来1个offer”的说法不是笑话,之所以需要这么多练习是因为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对于我们这些只能用不多的工作间歇进行练习的职场人士,关注案例面试的3个专项能力,相比一股脑做大量的case更有成效。

1. 将框架作为起点

如果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辅导,很多candidates(包括我自己在大学期间)关于案例面试会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掌握了框架就可以“crack the case”。

但一方面实际的问题不一定有现成的框架可循,你需要自己搭一个MECE的分析结构出来;另一方面,即使存在一个看似合适的框架,它往往会遗漏需要分析的议题,或包含不相关的议题,如果未经思考就搬出框架是一种problem-structuring能力弱的表现。

如果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商业接触比较少,我认为理解常用的框架(比如利润、价值链、4P等)可以学到重要的商业知识。其次,在自己搭建议题树的时候可以对照框架检查是否遗漏。

同时,前辈学员们一直提到Welson老师的一页PPT(真名叫“The Killer’s Toolbox”),也提纲挈领的归纳了各种常见case情形中需要注意的分析因素。这个toolbox充分体现了MBB顾问思维中的less is more(80/20),是个非常好的基础。

2. 练习分析基本功

如果把给客户的建议比作一个建筑物,那么议题树就是你的蓝图。在蓝图的指引下,你通过buildingblocks来做建设(分析)。其中看图表、计算是两项常见的building blocks。因此,光看懂图、算出结果是不够的,你要知道“so what”,以帮助回答议题树中的某个问题,推动recommendation的产生。

对于工作中涉及图表分析和计算的工作内容较少的职场人士,需要单独加强这两项分析能力。而这部分练习也可以脱离full case单独进行。可以把商业新闻的图表拿出来解读,做一些计算,纵横对比一下,试着解释discrepancy。还可以假设自己是经营者,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做什么。

3. 积累business judgment

对于结构和逻辑的强调一点都不为过,但一个高潜力的候选人,还应还知道哪些议题是需要优先考虑的,最后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要做到这两点需要有business judgment。

对于experience hire(俗称社会招聘),我认为business judgment是体现自己对firm价值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对广泛意义的生意的理解,还是对自己从事业务积累的sense。能够在在面试中shine out的就不要吝于表现(但不要依赖而忽略了结构化解决问题的逻辑)。所以有必要对自己的工作做些总结,想想看有什么事情是行业特殊性的,有什么是和行业内普遍做法不同但是取得exceptional performance的以及背后的insights,等等。

三、做一个沟通方面的有心人

Welson老师告诉我应当把案例面试视作和客户一起讨论的过程,我认为理解这一点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而相比于做case本身,沟通能力更加subtle且需要更长时间来提高。对于experience hire,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沟通多加留意。

我的工作中会有别的部门同事来“调研”,学习best practice,或者寻求合作机会等。我观察到让人愉快的沟通往往是对方简明扼要的说清楚背景,然后介绍需要了解的内容,再逐一确认。而让我有不想聊下去的往往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却没有任何反馈,让人有很被动的感觉。

基于这个感知,我认为一个让人愉快的讨论过程应当有give and take。回到prep中,我的case partners和我自己都曾疑惑,是否一开始要问“足够多”的问题,还是要先给个思路。这里没有定则,视面试官给的信息量适当回应,不要一味发问,也不能光自说自话。

后记

和5年前不同,现在互联网风生水起大环境下,身边有朋友经常疑惑是否还要进入相对“保守”的管理咨询行业。这样的犹豫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资本和技术擦出的火花带来了一些不错的职业机会,也因为科技对专业服务领域的颠覆让人不由得担心管理咨询的未来[注2]。

但我相信管理咨询是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一方面我认为职业选择少不了关于who you want to be和what impacts you want tomake两个命题的思考。回顾之前的工作经历,我最喜欢的部分恰好就是咨询顾问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而我最自豪的成果也来自于一段项目经历,其中我扮演了类似于顾问的角色。

另一方面我对于技术带来的变革保持乐观,digital disruption对各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就存在对管理咨询的业务需求。而MBB自身也是与时俱进,纷纷组建了诸如advanced analytics、用户体验、产品设计等新型practice来帮助客户在数字化浪潮中创造价值,一点也说不上“保守”。

所以我推荐对管理咨询有兴趣的经验人士尝试这个工作机会,而它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注1] “The 25 Companies that Give the Most Difficult Interviews”, Forbes

[注2] “Consultingon the Cusp of Disruption”, HBS, Oct. 2013 Issue.

更多求职分享,请关注百晓知道专栏及微信公众号:搞定百万年薪
CAREER EXPRESS 搞定百万年薪 - 百晓知道专栏
我的麦肯锡,重新启程



看看我的故事,也许对你有帮助:

我决定离开埃森哲(Accenture), 成立自己的库存管理咨询公司

各位GG/MM们,


我近期做了职业生涯上的又一个决定 – 离开埃森哲,创建自己的库存管理咨询公司!

公司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程晓华库存管理咨询公司”,只是不知道工商注册是否可以通过,但不管了,我要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尽管不知道最终能否成功。这也是我在这里把我的计划跟大家汇报一下,让各位帮我出出主意的原因。

我的计划如下:

1. 培训 – 我有自己现成的商业课程,《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讲了8年多了,一直在坚持只讲这一门课,目前已经升级70余次,PPT也从当初的150多页,浓缩到现在的60多页;同时,我还想组织其他老师的公开课,在坐的相信有做讲师的,可以跟我联系,也希望大家帮我推荐;

2. 咨询 – 如同课程,我有现成的一套库存管理咨询方法论,《TIM-全面库存管理咨询》,从08年开始产生概念,然后不断地实践,目前已经很成熟,除了在伟创力任职期间试过,还在其他的几个自己的客户那里试过,效果不错,这个可能成为我未来的主业;当然也希望跟各位合作,我除了懂点库存控制之外,其他的东东也明白点,毕竟,库存控制是个系统工程,从需求管理到计划、ERP、采购、物流、生产控制,几乎无所不包;

3. 猎头 – 我搞了17年的供应链管理,培训、培养了很多人,再加上在座的各位,应该说有点人脉;同时也有感于现在接触的大大小小的猎头,懂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很少,大多是误人子弟,所以就有这个想法去做点猎头业务,不知道大家感觉如何?

4. 软件 – 我一直想把我的专著《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里面的模型变成软件,可惜一直没有付诸实施,自己编过程序,但上年纪了,也开发不了商业软件,同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合适的人推荐合作开发?另外,可能的话,想代理一些国内外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增值软件(外挂ERP的),一直在通过国内外的朋友帮忙,但没有找到合适的,要么太贵,要么我自己都看不上眼,不知道大家可否帮忙推荐?

5. 资源整合 – 干供应链这么多年,手头上有大把的供应商,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是否可以帮他们特别是本地的供应商导入几个客户之类的,也能赚点银子??大家的看法如何?

我计划10月底离职并创办自己的公司,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帮助与支持,帮俺出点主意,宣传宣传,拉点生意,一旦俺成功了,也可以为大家树立个典范,探索个路子,回报大家一些经验教训,岂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我在深圳,大家有到这里出差的,随时联系我出来喝点小酒,随便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