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集团为何出售总部大楼然后又租回?




维基百科上介绍: 2007年2月,汇丰控股宣布计划将该大楼出售及租回,并于4月30日实行。之前汇控传出计划将总部迁离伦敦,这次的总部大楼出售事件,令市场再次揣测其将总部撤出伦敦之嫌。但有关发言人表示,这个策略是基于英国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增加,同时此举使汇控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物业资产。在未来的日子,汇控将会继续以该大楼作为总部。西班牙房地产公司Metrovacesa, SA旗下一间全资附属公司已经就此项交易与汇丰交换合约文件…





还没有人回答对,那我来说。


好多年前,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是做的一个类似案例。


由于协议,不能说我当时经历的案例具体企业名称,就简单来说题主这个案例。让我尽量避免用到一些金融词汇,简单说明,好吧,我承认,太久没用了,当年掌握的好多词和金融理论我都已经不能马上想起来了。


首先,这是一个售后回租的典型案例。


售后回租发生主要有4个原因,


1:换取流动资金;

这一目了然,没啥需要解释的


2:财务上/政策上的需要;

财务上会计对固定资产(本例为自持物业)的折旧计算有所不同,尤其容易发生于跨地域公司上市/退市/融资前的准备期;政策上,躲避政策变化对某资产造成影响导致的价值变化,尤其容易发生于新旧政府替换期;


3:前期投入收回回报;

有些情况,早期持有大楼就是一种投资,到达预期收益,自然就出售了,然后又因为办公需要又租了。


4:风险的规避

主要指非政策类风险,如:海外资产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增/减值,区域金融走势带来的增/减值,如泰国金融危机导致的房地产业全线崩盘带来的增/减值


汇丰的行为主要考虑是第4种原因(可能也有3,但不能判断汇丰本身对这栋大楼的认知,这一情况在文章最后有说明)



案例中无论是汇丰还是买家企业,能进行如此大额交易的都是世界级的巨头企业,这种企业都有无数像我当年在职的小机构在为他们的决策服务。他们一个决策在上层非常简单,但到下面牵扯的非常复杂,多半还伴随着内部的勾心斗角。额,想到了当年我工作的经历了,岔开话题了,这些就不多说了。


回到正题


汇丰出售大楼是基于风险规避,本案例具体是汇丰对英国经济看空的大前提,英镑将步入贬值和房地产业的即将度过巅峰。汇丰此时的出售主要是处于资产保值的目的。我没有查,但有心的人可以查证一下,我几乎肯定,07年4月汇丰出售大楼起至08年12月回收时,英镑汇率处于下降通道,然后汇丰回收大楼后的08年12月到09年12月,英镑在随后很快就处于稳定期或上升期,09年12月再次出售,这以后英镑又将再次处于下降期。所以虽然英镑账面上看起来汇丰做了一笔不划算的买卖,但对多地上市的汇丰控股本身来说,汇率变化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了这些买进卖出英镑差额带来的损失。


不参考汇率和经济环境的数据,看到本题金融人士就应该能作出结论判断,最主要判断理由如下(以后大家碰到类似案例也可以从这上面来寻找端倪):大楼出售后回租20年,特别是公开资料中的每年4350万英镑租金这一固定价格,这2个情况几乎明摆了告诉你这就是一个阴谋。


通常来说,长期(10年以上)的大定额租房,在金融界/企业界基本可以认定是利益输送或对赌协议,否则在董事会根本不可能通过。因为长久范围来说,货币的贬值是一个必然趋势,今日的4350万英镑,在20年后可能价值只相当于今天的435万英镑,所以常理的租房协议肯定是首年xxx价格,然后逐年以x%递增,或每x年以X%递增。当然,如果你对市场看法不同,认为货币长期增值,那也是同理。总之,你以今日的价格,去租一个20年后的房产,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由于部分短期内急售的情况(主要是本文开头提及的售后回租发生原因的1,2两种情况),买卖双方完成基础交易后都需要为真正的产权物业交接有时间准备,所以会有一个短期的回租协议(几个月到几年,5年是极限),这段时间内出售方可以从容完成新办公地点的建造、装修、搬迁等,而收购方也可以从容进行招租、规划等。超过5年,绝对有问题啊。如果有人买了你的房还要问你租10年以上,你绝对要小心啊。



本案例其实就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非常非常非常常见的一个对赌案例,汇丰认为未来英镑会贬值,而西班牙公司和后来的韩国国家退休基金都看好未来英国的发展,认为英镑会稳定或增值。(从韩国买家名字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投资收购,而不是自用,韩国国家退休基金)。如果汇丰出售大楼后没有回租或仅仅是短期的回租,那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房产套利的经营行为。但20年的超长售后回租期,已经是明确的不能再明确的对赌标签了。


当然,如果有心,可以从交易价格的具体数据,计算出这三家企业对未来英镑走势的具体判断上下限数值。我当年的两个程序都好多年没用了,这计算就不做了。


从股票到期货到大宗商品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金融市场各种势力对未来的赌博从未间断过。有人看多,有人看空,有人胜,有人败,这是一个多杀多的过程,异常残酷和血腥啊。


一个很普通的对赌案例,当年会被新闻拿出来说,除了英国媒体本身对汇丰看空英国的不满外,更主要的是这幢楼是总部大楼,与普通资产意义不同。


当年我经历的那个案例,也是出售总部大楼,我们同事之间也曾聊起过,比较主流的一个观点是,上世纪日本企业收购了美国洛克菲勒大楼是一个转折点,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有一个观点,只要能获利没有不能出售的资产。


资本的贪婪展示的淋漓尽致啊,万恶的资本主义。


不过欧洲这方面就好多了,大部分欧洲企业不会考虑为了资产升值的目的,而进行总部大楼或极有传统象征意义的产业的买卖活动。我是比较传统的人,默默为他们点赞,然后被万恶的资本主义淘汰。


汇丰这些年的很多操作都显示,他们有些激进,更偏向于美式,而非传统的欧式。


补,

我去查了一下汇率走势,实在是忍不住佩服汇丰,


英镑兑美元,在07年11月达到高点,然后一路狂跌,09年3月才开始企稳回升,09年11月又是高点,然后又开始跌。


看看汇丰卖出的时间,07年4月,08年12月,09年12月


简单的说,交易金额全换成美元,


07年4月30日(汇率是1:1.9994,按1:2计算),10.9亿英镑,就相当于汇丰大楼卖了21.8亿美元。


08年12月31日(汇率1:1.4626,按1:1.5计算),交易取消,那就是原价回购,汇丰以10.9亿英镑,即16.35亿美元收回了大楼


扣除各种费用,公布的资料可见汇丰录入了2.5亿英镑利润(换算成美元约4亿美元,与上面的21.8-16.35=5.45亿美元非常接近,考虑到各种费用,2.5亿英镑利润应该是比较准确的),1年半,2.5亿收益,这可是超过20%的回报率啊。


汇丰在07年初判断英镑要跌,然后把楼卖了,08年底觉得英镑跌到底了又要升了,又把楼买回来了。而西班牙的公司判断正好相反。


金融巨头就是不一样,当年我接触的那个案例,是非银金融机构赌输了,这次是汇丰赌赢了,还是金融巨头牛x。



看了所有答案,或多或少都有些理解偏差,作为曾经的(海外)商业地产业内人士,我来从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角度回答下关于汇丰总部大楼出售的问题。

首先,从我了解和接触到的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联邦国家)的情况,这里的大型银行、保险公司、金融公司、证券公司等等的总部,在上世界八十年代之后,就很少有自持物业了。这点和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恰恰相反,别说银行总部大楼,就是三、四线城市的分行,大部分都是自持物业,也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确实不太理解汇丰出售总部大楼又回租的情况,有的也许理解,但也出现了偏差。

其次,上面很多人提到了这是所谓的融资租赁,还有人提到了工商银行的融资租赁部门,严格意义上来说,汇丰银行出售并回租总部大楼和融资租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光是汇丰,就是其它企业的类似出售回租物业的行为,也绝对不等同于融资租赁。大家想想,对于资产规模几千亿英镑的汇丰来说,需要靠出售总部大楼的十亿英镑来融资吗?如果不需要,那怎么能称其为融资租赁呢?如果汇丰的CEO需要买一架飞机,那他们会采用所谓的“融资租赁”形式,也就是签署租赁购买协议,比如分五年,每年付XXXX钱,这期间拥有飞机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到期后,可以选择继续租赁或结束租赁,这样做的好处是类似租赁费用可以充分抵税。但回到房地产物业的问题上,可远远不是“融资租赁”或“租赁购买”这么简单。

汇丰银行总当初选址兴建伦敦总部大楼,到后来选择出售,并承诺继续租赁,这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房产处开发投资获利行为。大家想想,当初伦敦金丝雀码头附近可远没有今日的繁华,汇丰通过合适的价格购入理想的地块兴建总部大楼,既是一种有远见的房地产投资,又可以带动周边的地价和建设发展,别忘了,周边的发展可缺不了汇丰的支持,你买地需要贷款,开发需要贷款,这些生意汇丰可都近水楼台先得月给做了。好了,当初花了两三亿英镑(估计)的成本盖起了总部大楼,如今地价房价飞涨,市场估值已经十个亿,汇丰不这个时候卖什么时候卖呢?况且租金可以当做成本抵税,用个十年二十年大楼破旧了,再找个好地方再弄一栋呗,还有,无论谁买,也得需要融资贷款吧,汇丰又赚一笔。所以大家想想,汇丰是从头到尾环环赚钱,一鱼N吃呢!

最后说一句,根据西方国家大型银行,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过往的经验,中国的同行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迟早会走这一步,就是放弃大部分物业资产的拥有权,从持有变为租赁,盘活固定资产,提高收益,减少低效及腐败。


以上内容如果大家觉得在理,请点个赞,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