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中国制造网、世资源沦为鸡肋?
近在研究国内B2B类网站,发现了不少很有趣的现象,分享给广大知友,对与不对请指正。(所有数据资料均来自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 环球资源2015年业务构成:近60%为展览会业务,30%出头为网站业务(才不到几千个会员),4%左右为杂志业务,其他为4%左右;环球资源80%及以上的业务来自中国内地,国际化程度太低太低。主要服务产品:汽摩配件及用品、婴儿及儿童用品、电脑、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子零件、服装及纺织品、流行服…
泻药
接到这个邀请翻了一下提主的个人资料;从提主问题的描述来看,是费了一番心思去找资料的。这种认真的态度,真是不忍心不赞一番!!
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想要说的是:
大势已去
初中课本里就学到过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 投资,出口,消费。2000年的时候出口外贸别提有多风光了。可过了十年,出口变成了马总口中的互联网。贸易本身也就是为了解决资源不对称的问题,可放到大格局里看,除了俄罗斯和巴西是比较大的需求方以外,其余还有什么?这也就是老外喜欢在bottom price的基础上再杀20%的原因吧。贸易的核心是交换,并不能像一家企业一样有自己的核心品牌并在产品圈内形成寡头垄断。这条路注定不会走太远。
定位太单一
(说实话,不太了解中国制造和环球资源) 这两家公司的定位是B2B。从宏观上讲,做实体外贸的企业竞争白炽化严重,别人同样能提供同样优质的产品而且价格还比你低,你能怎么办?要么就是打价格战,劣币驱逐良币,你又要跳起来骂娘;需求数量摆在那里,池子里的鱼又斗的你死我活。你作为一个服务商销售额能实现年年增长那才叫奇怪。
而类似行业里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既做B2B 也做B2C/C2C/C2B。业务模式灵活,平台流量自然高。
阿里的成功在于它的生态圈以形成,一站式交易。支付工具是它家的,快递是它家的,推广是它家的,国外的速卖通和国内的淘宝/天猫/海淘一气呵成,再也不用担心报关啊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这种傻瓜式购物体验,傻白甜哦,谁不觉得方便谁不喜欢?谁还要订阅你的杂志业务,谁还要去你的展厅浏览商品?网上联系到卖方确定好图,快递寄样品,直接国内考察奔工厂,价格谈妥签合同OK后续很简单的嘛。
恶性循环
当你销售额年年下滑,自然没办法给员工提供优渥的待遇,自然没办法烧钱做好推广,那么面对一个强劲的对手自然节节败退溃不成军,怪谁哦?出路倒好像是有的,要么面临被收购,要么找人接盘卖掉变现。想融资?对不起,你的流量和前景实在让风投看不看希望。
最悲哀的莫过于人们只盯着冠军,第二名和第三名永远都没办法被光环照耀。
谢邀,这个行业没有第二的饭吃,如果有,最多不过2人有饭吃。所有没有硬技术门槛的行业最终都会被巨头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