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负远超过欧美」的说法是否确切?
全球直观税负指标:中国征敛远超欧美 这是网易新发的专题,我看完表示将信将疑。首先他说中国平均工资的人要交35%的税,确定??然后企业总税负超过6成?据我所知中国企业税是25%的样子,美国一般算34%吧?中国的总税收是如何算出超过6成的。。。。。总之求打脸求证伪。 关于个税,我看了一下原paper,发现计算还是很靠谱的。原paper有提到公积金不算,个人收入税仅0.3%基本可忽略。因此实际数据大概是总税负个人交11%企业交37% …
看到这个问题有一堆业内人士在大范围列数据回答问题真是欣慰。
但是仔细看了看感觉都不在点子上。
如果只看税率的话,中国显然税负并不突出。增值税中国是略高,但是也不是最高;所得税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个人所得税都中规中矩。
拿印花税凑数实在是有点……
我们的国家除了明面上的十几个税种意外,还经常某一些行业内部设置该行业内部专属的税费,这些税费金额不小,而且非常不透明,不仅款项用途不清晰,连审批过程也非常可疑。
随便列几个金额巨大且我觉得很奇葩的:
三峡基金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人防易地建设费
除去这些,更牛的咱们的税务局。
上周我去审计一家公司,该公司去年亏损800万,但是还是缴了40多万的所得税。
我说明明是亏损为什么还要交所得税?有没有什么特殊调整事项。
财务说本地的国税另有规定,如果盈利巨大,则按照盈利金额缴纳所得税,如果净利率不足5%,则按照5%的净利率计算应税利润。
真是服了。
=================补充说明的分界线================
感谢大家都评论和点赞,事实上,我发现这个答案很容易变成对D的吐槽,但是吐槽并不利于我们发觉事实的真正要点。
我认为我们觉得中国税负重的重要原因是:税收的法制化进程推进非常缓慢。
这种缓慢最明显的体现在于:中国现行税法中,仅有三个《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收征收管理法》是由人大及人大常委制订的法律。( @赵晨星 提醒,还有车船税法)
其他所有的税法,甚至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已经非常成熟的大税,目前依旧是“暂行条例”——由人大常委授权国务院立法。
这跟我们老百姓什么关系呢?
前两年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国务院依然可以在民意基础不足的情况下,推行房产税。
除去这些明面上的新闻,税收法制推进缓慢的另一个体现在于:我们中国事实上不存在真正合法的税收筹划。一个经济事实,是属于合理避税还是非法逃税,在目前,是由税收管理员说了算的。
百晓知道上某一位(抱歉忘了是谁)大神说:我既是税收筹划师,也是税收管理员,我作为税收筹划师做的每一种筹划,都可以被我税收管理员的身份以偷漏税的名义推翻。
以我这些年审计的经验来看,的确如此。
前两个月中注协又举办了CPA培训,我们的一个合伙人去参加了,她回来跟我们说:他们在讲税法的课上,老师对于同一个经济事实,罗列了各个省市的税务认定,结果发现有很多税务局彼此认定是冲突的。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我们目前税务局的裁量权力非常大。我们需要遵守的并不是中国的税法,而是当地税务局的税法,而令人绝望的是,当地税务局的税法可能朝令夕改。
另外一个好玩的故事是又一次某客户向我抱怨税务局在搞他们,我说增值税没什么好搞的(谢天谢地,我们的增值税法还是相当严谨的,很少见到在增值税上做文章的税务局),你们亏损那么厉害,所得税也没法搞你们,税务局还能怎么办呢?
他说他们中秋发月饼券,税务局认定这是其他/偶然(记不清楚了)所得,要收20%税。
我当时是叹为观止,大赞税务局想象力丰富。
前两天还有人在百晓知道问我:企业借给股东的其他应收款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我虽然不是注册税务师,但是好歹考过了cpa的税法,对这条居然毫无所知,经过翻阅税法之后,发现税法居然真的有这条:
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换而言之,企业借给投资者的款项,如果超过1年,则需要缴纳20%的分红所得个人所得税。
据我这些年的审计经历来看,我们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会有一笔金额不菲的股东挪用款,这部分款项或者是经营中无法入账的费用,或者是股东个人的往来款,个中原因非常复杂不一而足。
如果这条认真执行,一夜之间就可以将上万亿规模的资金囊入财政收入,毫无疑问,这条应该是相当恶劣的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税法更像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只有和税务局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避免更大的灾难。
评论中的朋友们还提到一些其他税务违规的行为,因为我个人没有遇到,不便举例,以下引用:
@萧澔 :中国还有个叫突击收税,年末的时候税务局一看,卧槽,今年任务没完成。于是就出门要钱了。更夸张的还有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求税收上涨百分之多少的
关于目前现状, Leon Li以摩托车为例:
我想起了摩托车的事。按照法律规定,没有E、F驾照或追加E的机动车驾照是不能驾驶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否则无证驾驶或准驾不符就可以最高罚款2000、拘留15日、如果有驾照记12分。 我身边开摩托的都不知道E是什么,部分人认为A照既然可以驾驶C类车,那有C照就可以驾驶摩托车。 又根据法规规定,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两轮电动车都是F照准驾的轻便型摩托车。 也就是说驾驶电动车和摩托车上路,罚与不罚,也在交警的看法上。 可能是“法不责众”的原因,诡异的有这又是法不依,执法不严。这让人怎么看待这些根据执法者主观想法决定执行与否的法律。
这个话题我已经关注很久了,终于有人问了!!本来准备了满腔的鸡血要喷发,结果我翻了翻几个高票的答案,瞬间感觉。。。。百晓知道大牛真挺萌的多!!尤其是刘斌同学那个答案,我不能赞同更多!完全就是我当时的思路和结论,尤其是用了表格分析和实例举证,认真的态度更让我钦佩。致敬!!
但是还是憋不住简单说两句,是上切型的感性总结,求乎友轻喷。
针对个人而言,税负无非就是五险一金,养老8%,医疗2%,失业1%,生育和工伤则全有单位承担,但是不清楚目前有木有最低限额2~8元固定数额的缴纳,我翻了翻税法,发现还是'11年的数据,妈蛋!知识已经跟不上改革的速度了!所以目前肯定刘斌同学的数据是可信度高的。
然后主要差距还是在个税和两金的区别上,而且国企私企外企合资区别还真是蛮大的,尤其是福利较好的企业,补充医疗和住房都能按照顶级的标准缴纳,我知道的某知名国内银行住房大概有12%,那些家伙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劲的念叨工资到手少了,交的多,单位也给你垫付的多。
综合下来,个税不记入,个人缴纳有22%出入。如果工资低于地区整体水平或区域消费水平较高,恩格尔系数会保持高位,幸福指数肯定不高。这里不做对比欧美地区,因为人均收入不足3w刀的国度,讨论高福利高质量社区建设都挺萌的瞎扯淡,完全没有可比性!
针对企业,我想为天朝的大企业主喊一声冤屈!特别是前几年未营改增时!小企业在成长初期会有各种手段偷逃税,避税手段层出不穷,当局管理也严重跟不上,主要还是这块区域毕竟开放时间不长,需要时间来优化和完善制度。
所以目前采用一刀切的小规模纳税人制度管理。增值3%,所得税13%~25%不等,地税中的城建税印花税营业税等等加起来也有七八个点了,不方便计算的原因是乘数基数不一致。大伙可以明晰看出刚起步的小企业私企为何要命的玩避税了吧。成本小见效快,实在不行被逮死了,换个名头,原版人马继续干。
可是。。。可是!!当企业经过粗放增长的初期,逐渐走入完善正规,所有纳税系统和标准也同样在增强,而且没有回头路。增值为17%(工农和部分服务业可能会有所不一致),企业所得25%(这个真不好跑掉,只好寻租避税)城建税7%教育附加2%其他杂七杂八的真的好多。以房地产龙头万科为例,12年的利税总额占比净利润的65%上下。当然,当局对房地产行业是个重度监管,也是互惠的利益捆绑体,所以也算比较特殊,不过拿来说明问题比较抢眼,一样突出主要矛盾。
同时目前国内整体经营市场还是受政府干预过多,宏观政策影响力度过大,作为调控杠杆的税收手段则有着很强的干扰作用(这里不说引导作用是有原因的,譬如水泥光纤钢铁代工厂)。因而企业税负也是处于变动之中,不过越是强大收到税负管制越强,而且税负竟然可以跟政府有关部门讨价还价?!这个看来也是国内特色了呵呵。
仅以企业所得税为例来看,国内外对比,10年前日本是国税30%总计42%,目前趋向31%;美国采用累进制,最高到35%;港17%~19%;欧洲则差别比较大,跟国内比较有左有右。
所以说国内高层还是在逐步的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适合的税制,不过整体来看,依旧任重而道远,企业的压力仍旧嗯嗯嗯。所有企业到最后都沦为国企一般的敛税机器,希望习大大能多有点魄力,除了营改增,我还抱着更大的期望看税法领域的地震式的变革呢!!!
纯手机打的,到最后都抽筋了,说话太过严肃,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风格了,而且写的太久了,有点眼疼了。所以后面的逻辑和数据都严重缺失,已经累的不想翻书找了。看在辛苦的份上,求大牛轻喷,我好面子爱装13。
越写越发现自己知识更新的太慢了,已经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