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是夕阳产业也?
摩尔定律走到头了,理论上讲,半导体基本就被玩死了。可是目前两个比较热门的增长点是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电网。这两个对于半导体的需求应该都是很大的。这两个新的增长点能不能唤起半导体的第二春呢? ------------------------------------ 补充。从互联网诞生以来,各个公司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走马灯节奏各领风骚那么几年。而近些年,哪有什么新的半导体公司来领风骚。半导体依然是一个固定的产业,只有那些大公司才可以玩了。 摩…
半导体行业之所以被大家“调侃”,在人气上被软件行业超越,个人以为,是因为半导体行业是偏向第二产业(量产)而软件业偏向第三产业(定制)。
芯片,器件的需求量着实非常大,但是和软件相比,没有这么多个性化的需求,一套设计方案可以量产一大批。软件与生活联系更紧密,为了贴合不同用户和不同场景的需求,需要不断地重新设计,因此更加像服务业。
同时,半导体行业在摩尔定律的“诅咒”下,进一步把自己的花样越玩越少,直到今日。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软件又催生了各种新的需求,反过来促进行业扩张。由此,差距进一步拉大。
不过随着现有半导体计算能力趋于极限,行业的战略也逐渐开始调整。模式逐渐由之前的硬件决定软件转变为软件决定硬件。之前的世界半导体大会确立了芯片根据软件要求进行定制和研发的新思路。个人认为,这个思路可以让半导体行业即使暂时不突破摩尔定律也能走出僵局。
可以看到,随着物联网,智能硬件,智慧城市等行业开始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用芯片(比如机器学习专用芯片)。这样一来,首先芯片的市场仍然可以继续保持甚至扩大。其次,芯片定制化专业化的模式也可以进一步发展。
反观软件行业,尽管需求非常大,不过随着底层代码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工作会变得模块化。。。例如手机端和PC端的软件开发已经被大公司通过一系列开源的开发平台所降低了门槛。现在,诸如AI以及大数据等工作也会逐渐模块化。。。之后的事情就不详细讨论了,这也不是讨论软件行业的话题。
总而言之,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软件行业依然会占有很大的优势,半导体行业依然可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模式的改进,从而保持产业活力。
先说判断标准,半导体是否是夕阳产业,和摩尔定律,物理极限或者一切技术上的限制完全不相关。
试归谬一下,如果说技术发展变缓就是夕阳产业,那么房地产、金融等等一切并非是技术驱动着发展的产业不都是夕阳产业?
是否是夕阳产业,看的是“需求”和“市场”是否停止增长,甚至是萎缩。
举几个例子,我们大可以认为毒品种植业是夕阳产业,市场萎缩政策打压,基本上不久于这个世界了。放到半导体这个大行业里,PC相关的芯片业务至少现在看来也正在夕阳下呢。
那么问题来了,整体的半导体行业是夕阳产业么?
首先在没有替代技术和产品代替半导体芯片之前,所有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芯片,不可替代意味着原有的市场妥妥的还在;再说整个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对芯片的需求在可见的将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也就是说市场几乎肯定还是要保持增长不会萎缩。
整个行业尺度上来看,何来夕阳?
那么,为什么这个行业看起来不再是热门行业,以至于以半导体命名的“硅谷”都变成了互联网公司的天下?
1.虽然技术飞速进步,却由于太过激烈的同业竞争带来的单位计算能力价格下降,行业总体收入的增长并不同步
摩尔定律说十八个月芯片性能翻番,这是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是性能翻番不代表芯片公司的效益翻番。200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是2200亿,201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3300亿,平均的年化增长和中国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差不多吧。为什么呢?
由于应用的局限,人类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增长是有限的,所以每两年技术一换代,技术领先的厂商一下子能拿出多一倍的计算能力,成本却没有提高多少, 别的厂商要保持竞争力,怎么办?
而由于这行业里的大部分通用芯片产品无法实现垄断(由于政府反垄断或者产品可替代),别的厂商无非就是追上技术和降价两条路子,降价还很可能就是单位计算能力价格的腰斩。
这么一来一去竞争下来,整个行业就变成了每两年拿出双份的产品,价格却只能保持不变或微涨一点,收入增长自然也就只能微涨一点了。
逻辑芯片的情况都还略好,存储芯片由于通用性更强,技术一换代,单价的下降更加明显。2002年128M闪存的价格,现在能买1000倍的容量就是这个原因。
2.行业技术换代所需的巨大资本投入,一方面使得带来股东、从业员工的收入增长不多,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以至于小公司难以长期生存
正常年景,主流的芯片行业公司无论设计还是制造的利润率都远远高于一般制造业,但一般制造业在不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下,所需继续投入的资本是很有限的,因此会有更多给股东和员工分享利润的空间。而出于赶上技术进步潮流的巨大压力,芯片公司的利润却有很大一部分要投入到下一代技术的开发之中,相应的无论股东回报还是员工福利都会受到影响。
Qualcomm/Broadcomm等设计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占到上一年总销售收入的20%以上(几乎和纯利润相当);
台积电和三星等制造为核心的公司虽然看起来纯研发投入占比虽然只有10%,但为了生产下一代芯片产品进行的资本投入却可能是前一年的所有销售收入的一半。利润是有,可是若给员工和股东分多了,下一代可就在别人背后吃灰了。
由于技术换代的巨大性能提升,大公司巨大资本投入赶上摩尔定律即可轻易抹平初创公司在某一项独特设计、微创新或者新型产品上带来的竞争优势,带来的后果就是除了在某些特殊IC芯片领域,通用芯片领域依靠某几个出色的技术人员或者技术创新崭露头角的小公司,独立长期发展成功的机会却非常渺茫,趁能卖个好价钱时被巨头收编成了大多数小公司的选择。
3.股价增长有限
由于前述原因,就算做到了行业垄断地位,也分分钟要担心掉了链子被时代抛下,所以芯片公司的股价想象空间不大,市场成熟版图已定。初创公司有潜力的大都早早被巨头收编,就算从无到有上市的,估值也踏踏实实的基于利润,所以暴富神话并不多,像联发科这样飞速窜红的例子实在很少。
芯片行业越来越边缘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不发展了,而恰恰来源于技术驱动行业的问题---技术发展太快,技术换代带来的竞争优势太明显,以至于整个行业的绝大多数从业者都必须把全力将大多数的资源投入新技术的追赶过程,拖累了行业的利润。而无论资本还是人才,终究是逐利的。
那么问题来了,摩尔定律走到终点,难道真就意味着芯片行业成为夕阳产业?
非也非也,在没有替代技术之前(目光所及,无论石墨烯还是碳纳米管等等都未必赶得及),摩尔定律的无法延续,也许是半导体行业拥有更多话语权和重新洗牌的起点;类似石油勘探越来越难,石油开采量增长越来越慢,产石油的国家却越来越富,在国际上声音越来越大一样。
--------------------
题外话,现今中国每年进口的芯片总额比石油还多,在芯片行业这个有战略意义的行业上的投入,还是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