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可以从比赛流程、比赛形式、和其他同类比赛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介绍。谢谢。





已经编辑完;



先写个结论:商科类(金融 会计 管理等)非一线城市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前和硕士毕业前最应该参与的活动之一。是参与,努力的参与,至于结果,也重要但不能太功利……


PS:我和同学幸运的在08年拿过第六界小挑全国金奖。


===============正文更新======================================

如何看待XXX这样的问题一般都很难回答的全面,因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每个人都不太一样;

我的看法可能未必对你有帮助,同样的其他的人看法我也未必会赞同;


先解释下我的结论,我在“最应该参与”的前面加了很多的限定词:

非一线城市、重点大学、商科类、毕业前;


原因就在于,我这里一线城市应该特指北京、上海,这些地方的重点类高校的商科类学生在毕业前的选择很多,出国的、家里安排好的、各种大公司实习的,挑战杯由于说到底还是一场“比赛”,对于这些“优秀”的天之骄子们来说,参加挑战杯的成本和收益可能划不过来;

(可能我这个说法有点偏激,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毕业前好理解一些,相对来说这个比赛需要的一些东西其实还是需要一定的积累,不仅仅是在书本内容上,还有心理状态、沟通方式等等东西;而势利的角度说,只有毕业前突击这么一下对迫切找工作的毕业生才是效率最高的。


还有我是学管理的,非商科类的同学我可能给到的建议不多,我们当年的团队里有一位同学是学技术出身的,我会在下面的内容中展开;


还有我尽量把我所理解的挑战杯和题主说说,大体内容分这么几块:

1、小挑比的是什么?


2、影响最后成绩的因素有哪些?

3、为什么要参与?


4、参与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5、最后的奖项意味着什么?



(PS:还有挑战杯其实有2个,今天讨论的是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即常见的小挑战杯;

我下面都用小挑代替……)


1、小挑比的是什么?


小挑的全称是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所以比赛比的是“创业计划”,多加一个字叫“创业计划书”,英文缩写BP,也称为商业计划书。

所以参与小挑的同学认识清楚这一点之后,你就知道你为比赛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美化”那份创业计划书,美化这里不是贬义词,也不是狭义的表示做个好看的PPT,做个带精美模板的PDF;

这个美化还包括了比如:
是否已经是成立的公司;(天知道你成立没成立,工商注册个公司不是什么难事;)

是否有专利;(实用新型还是专利呢,想弄个专利证明也不是什么难事;)

是否有投资意向;(我爹如果是干投资的,我能在组团队第一天就拿到“意向”,注意是意向;)

是否已经有订单/销售意向;(弄一个意向框架协议,天知道是否要执行;)

类似的因素还有很多,不展开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经历了挑战杯之后会有种“心累不爱”的感觉,因为比赛的最后结果是评选奖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抱怨这比赛越来越假大空,就是为了写个创业计划书而写,这些抱怨都对,因为结果导向的创业计划比赛都这样……说白了那就是一场Show。

所以我一直说,所有中国大学性质的创业计划比赛都是“纸老虎”,离实际还太远;
但就因为这样我们就不参加了么?并没有那么绝对。


2、影响最后成绩的因素有哪些?

沿袭1关于小挑比什么的逻辑,所以影响最后成绩的重要要素之一是你那份创业计划书;

但并非只有这一个因素,而且在某些层面上讲那份商业计划可能是最小的影响因素;

挑战杯的组织者是谁?共青团中央。所以你会发现各高校负责比赛组织的是校团委;

团口是一个中国政治体系的缩影,里面有无数的关系、暗箱、人情;

所以这是其一,说白了如果你们学校团委和团中央关系铁或者上面有NB人罩着的;

恰巧你的项目又是你们学校第一,那么项目最后几乎都会拿金奖。

当然这是极端情况,还有因素比如你的指导老师是否有经验、是否和校团委合作多次;


而在比赛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就更多了,除了创业计划书本身的精美程度;

比赛时候的陈述词、语言的运用、问答环节的处理等等都是……


所以回到我最开始的结论,对于比赛的结果要看得淡一些,因为很多东西不是靠我们自己努力就能得到的。


3、为什么要参与?

我记得百晓知道上前几天有一个问题问:”我们读很多书可是最后都忘记了内容,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我没回答那问题,因为觉得问问题的人愚蠢。


挑战杯也类似,既然那么多猫腻、那么多暗箱操作、那么假大空,为什么我还要去呢?

因为你很难再找到机会,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有强大的外力促使你尽所能的”动脑“;

整个挑战杯的过程,如果从准备、组队、院赛、校赛、省赛、国赛,算下来要1年半的时间;

在这一年半里你和你的搭档们需要无数次的讨论、无数次的争吵和无数次的修改;

这一年半你会几乎把你平生所见所学都用在上面;

我是学工商管理的,不夸张的说这一年半的经历我几乎把我大学期间所有商科相关课程的精华知识都运用了一番,因为你会发现不是大学教你的东西没用,而是你不知道该怎么用;

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如果还记得去哪本书或者找哪个老师问问,那么你的大学就没白上;

(以上内容仅限于商科背景的同学)


而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一段宝贵经历,你会发现你得到的东西要远远比最后的那个”奖“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支持参与,但也都会说不要太在意结果。


4、参与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我参加的是第六届,川大的小挑;

金奖名单:

第六届“挑战杯”瓮福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项揭晓-



我们团队的作品是《吉林大学-长春市源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

PPT文档豆丁、DOC88应该都能找的到,我就不贴了;


当然如果回头看,尤其我今天从事的工作正好是风险投资,我可能连BP内容都不用看,光看这个标题心里就有了不会投资的结论,

大学生创业,做风力发电机你敢信?


强调下,我下面所讲的内容基础是我们团队在那个商业计划书本身的设计、策划、构思已经足够好,好的标准有很多,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我确定我们足够好,所以才有了下面这些故事;


我参加挑战杯其实并不是完全自愿,我是07年秋天开始读研;

我的研究生导师带着我上届的学长学姐参加的第五届挑战杯,然后非常NB的拿到了第一个东北地区的挑战杯金奖。

(他们参加的时候已经是第五届了,所以你知道在俺们东北那旮瘩参与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比赛,想获奖有多难了吧。)

当时也是凑巧我老师和无锡尚德有合作,尚德当时在长春有个新能源项目我老师有参与;

至此有了我们当初这个项目的最原始雏形;


这个项目初步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获奖能力”,注意我打了双引号;


新能源诶,07-08年那时候可是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产业;

专利?有;尚德的,国际性的论文都有何况国内的专利了;

NB公司背书?有,尚德还不NB?当时还是灰常NB的。(可谁能想到今天的尚德)

市场销售?有,我们项目组一人家里是做相关业务的,我们直接让那边签了个框架性质的销售意向;还有既然是吉大项目,吉大7个校区的风力发电路灯也包给我们,这天经地义吧?

当然今天我说起这些的时候,看到的人会觉得可笑,但这是事实。
院赛,指导老师也就是我研究生老师基本没出马,就上届的师兄师姐帮忙弄了弄;
而且就在管理学院那一亩三分地里大家都知道,我们老师这次还是瞄着金奖去的,你不能院里就把项目淘汰了吧?学院最后出了2支队伍,我们是其一;

校赛也差不多,我老师因为上届拿了金奖,在团委那简直就是熊猫一样供着;
所以过了校赛问题也不是特别大,校赛最后6支队伍,出2支,我们是其一;
但校赛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这人天生容易紧张,表达能力后天也没练习过,整个一个野路子;
所以为了确保后面的成绩,在校赛之后,参与项目陈述的4个人中我被剔除掉了;
代替我的人团委找的,是我们学校艺术团的副团长,白富美的典范;
还有一点是我们毕竟是个偏技术类的公司,讲解技术那部分的人需要有技术背景;
所以团委又从我们学校机械学院找了个人,当时机械学院的学生会副主席;
学霸级人物,同时又不迂腐,为人处事各方面非常全面的人才,真心佩服。

这样最后参加项目陈述的4个人定下来了,分别是
负责概述和总结的我同寝哥们;(吉大广播站站长,EQ/IQ都极高的标准男神)
负责市场和营销的艺术团副团长;(妹纸,白富美典范)
负责技术和产品的机械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完全不是那种迂腐和势利的那种学生干部)
负责财务和投资的我老婆;(我们学院学霸级人物,表达能力也很强;)

此外核心团队还有2个人:
上届拿过金奖的师姐,以及负责PPT制作、计划书文档修改以及财务(我老婆的那部分内容)的我;
在此外团队挂名的人有8个,都是什么这个老师的女儿,那个团委领导的侄子等等……
省赛之后这几个人基本就没参与项目了,但最后成绩都有他们的,他们可以拿这个成绩做很多事情,比如保研啊、奖学金啊等等,你懂得。

省赛的时候,文档内容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修改,这期间我们老师还帮我们找了长春本地的两家投资机构把关;我今天回头想,当时他们一定会觉得我们做得东西幼稚,但碍于老师的面子还是比较认真的给了我们一些建议。

省赛我记得很清楚,因为上面提及的各种准备,大家心态蛮轻松的,抽签抽到我们第一个上,我们几个人也都觉得OK的;结果也正如我们所料,省赛第一;

最后是国赛,国赛之前团委又帮我们又做了一些新的准备:
1、找专业的动画设计团队,把我们产品的演示做成动画放到了PPT中;
2、找我们学校主持专业的4名尖子生,1对1培训4个上场陈述的队友,培训内容甚至细到每句话的重音在哪里、每个点的表情应该是怎么样的、每个人的陈述时间偏差不超过3秒等;
3、请设计学院本科生把我们的计划书文档一页一页做成带精美模板的PDF,打印;
4、学院特批了一个小教室,我们6个人每天随便用;
5、打点好国赛的关系……(这个不展开了,你们可以随意想~)

后来我们去了川大,比赛当天更像是已经训练了无数次之后的“表演”……
你知道的,这个时候其实这个比赛在我们心里已经变味儿了……


5、最后的奖项意味着什么?


最后我们的项目在新能源组排第一,比赛当天晚上我们就知道了结果……

然后是团委请吃饭,在成都本地的“庆功宴”,我们参加的几个人在饭桌上就已经控制不太了自己的情绪……

平时喝酒1斤白酒应该没太大问题的我,那天喝了半斤之后就失忆了;

后来听其他人讲我那天喝了不久就开始哭,最后直接哭成SB……眼镜还丢了……


哎,扯远了,那么这个最后的奖项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组委会的肯定?学校以及团委的荣誉?或许都是,但对于参与其中的我们来说,或许只是一个交待。


比赛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了不错的人,也看清楚了某些“水下”的东西;

你把你大学期间学到的东西运用了一番,你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这或许就够了;


你要非让我说点实际的,还真有一个;

早年应届生想落户上海是需要打分的,分数够一个线就给上集体户口,不够就不给上;

一般211、硕士的分数都在65-70分左右,但这个分数线每年都会变,变动范围也就是70左右;

所以搞的很多人为了很稳当的拿这个户口,就会拼命整奖学金啊、专利什么的,这些东西都能加个1-2分……


而你造么?小挑金奖直接加10分!

那根本就是秒杀的感觉啊~这分数线对于我来说就是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


=================================================================

更新完了,看这个问题百晓知道很多人参与过挑战杯,整体大家感觉差不多;

收获远远大于付出,但这个收获并不是那个奖……认清楚就好, 希望有帮助。




首先,以下所有内容都是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先认真看了一下楼上各位的回答,我想可以肯定的是,参加过挑战杯的人(并且走出去的)一定会对这段经历非常难忘。所以我也趁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回忆。



我们团队有幸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金奖,并且是作为当时参赛队伍中仅有的几支已实际注册成立的学生创业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参赛,这对比赛本身是有加分的。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两年后的现在还在运作,并且很多成员毕业后就留在了公司,效益很不错。


对这个比赛的评价,我非常同意前面一位朋友的看法,那就是『上学时听说特别厉害,参加完觉得有些收获,毕业后发现不过如此』。


简单回顾一下,当时我作为电子学院的大二学生参加了这个比赛,产品是 RFID 方向的自研发项目,真实专利四项。我个人在团队中负责小部分的技术和其他所有的辅助,所谓的辅助就是产品挖掘、全部的 PPT、讲稿、舞台讲演设计、美工等。团队在参赛前就已经获得了十万元的投资成立小型公司,并且在进入省赛后提升注册资本到100万元。最后,在无数个通宵,无数次改版和无数次争论之后,我们在交通大学斩获了全国金奖,大家都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我校对挑战杯比赛无论是大挑还是小挑都是非常重视的,在省内每年成绩也都非常不错。因此,学校团委每年会专门指派负责老师和团队来帮助学生参赛,这个过程包括了各种培训和沙盘训练,应当是在校内接受到的比较高规格的,商业化的培训了。而走出学校之后,越高级别的比赛评委中老师的数量就越少,更多的商人和投资人进入比赛的评判当中,对团队的项目计划和成员的自身提高都有想当的帮助。在比赛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徐小平等知名投资人,也对学生创业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和意见,非常受用。


比赛的正能量就是,这是在学校所能给予的资源上,最高级别的比赛之一,是全国高校之间的竞技。参加比赛的学生和团队必定都是其学校的风云人物,也一定有真正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通过长达一年的比赛,让你从一个学生迈向职业人,让你领悟到真正的压力,让你接触到切实的商业模式(虽然比较夸张),就一个比赛而言,这是非常值得参加的。


所以我第一步的建议是,如果你是一个乖乖学生,有一定眼界,希望在高校平台上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一定要参加一下这个比赛。


另一方面,我来说说这个比赛的不足之处。


我们首先很清楚地审视到这是一个比赛,而且是一个『创业计划』比赛,这就决定了大部分的项目都停留在计划的层面上。绝大部分参赛作品可能都是利用老师或者前辈的科研半成品来进行包装和加工,专利也未必是自己团队的。看清了比赛的实质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队伍的比赛内容空洞乏味,甚至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这款产品的利弊(因为不是自己开发的)。比赛分为技术、市场、运营和财务四个部分,除了大家技术产品和细分市场不尽相同之外,大部分的运营和财务内容都是非常相似的。前人的成就一方面为后辈铺好了道路,但是也僵化了大家的思维。


今年围观了学校的小挑初赛,太多的队伍三年内都要做到5000万的销售额,没有实际走向市场的人不会理解这些数字的概念,前辈是这么写的,所以我们也大差不差。注册资本大多在1000万左右,技术资本占多少,风险入股占多少比例也很雷同,当我询问他们这个比例设置的缘由时,基本也没有人能回答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比赛本身可能是比较空的,必须走出学校甚至走出省,才能在更高的比赛平台上获得锻炼和收获,而绝大部分团队,都止步在了校赛上(我省一个学校大概能派出3支左右的队伍进入国赛)。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真的有创业想法和野心的人,真的有好的项目和机会,我建议不要走太多形式化的东西来参加这个比赛,通过比赛来模拟自己的创业过程在这里恐怕不是很有效率。


就拿我们公司自己来说,挑战杯比赛前期是公司团队最和谐的时期,但是走出学校之后,被团委老师和指导团队紧盯修改方案和各种培训事宜极大地消耗了我们的精力。产品上增加了很多华而不实的内容已取悦比赛本身,做不完的团队交流和接受考察,这一年之后公司进入了低迷期,直到现在才才勉强走出阴霾。


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平台。我一直认为国内的高校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比赛的形式化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经历了挑战杯之后,我离开当初的创业公司自己又创业了一次,现在还走在路上,愈发觉得只有真枪实弹地去干,才能用血泪换来刻骨铭心的教训,才能真的一下子成长起来。


最后,我依然非常建议学弟学妹们参加挑战杯比赛,大部分人的学生生涯都是碌碌无为的,能够将心中小梦想播种发芽的人真的太少了,通过一个比赛一个流程迫使自己走出去,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且挑战杯比赛进入国赛之后,高手林立,可以学到非常非常多的东西。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