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比较设备按揭贷款和设备融资租赁的产品结构




1、我考虑过利息增值税抵扣情况,但鉴于融资租赁行业报价即使抵扣掉增值税,也比银行设备按揭贷款要贵得多,因此难以作为优势说服我自己。 2、也考虑过所有权与抵押权的法律安全级别问题,但事实上为对抗善意第三人,即使以融资租赁方式操作也基本要求客户追加抵押登记,操作上要繁琐得多。 银行是因何原因将设备按揭贷款边缘化的?如果银行重视设备按揭贷款业务,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冲击是否是致命的?





对客户而言,成为承租人还是成为借款人最终都是为了融资。单从成本看,融资租赁一般是比不上银行贷款的,即使考虑到融资租赁的各种节税安排和银行贷款的各种隐性费用,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还是会比银行贷款要贵些。国内融资市场的成本结构摆在那里,只有银行能直接吸收成本最低的居民存款,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自身都要向银行借钱,再通过租赁业务将资金投放给承租人,仅少数有背景、有实力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公司债、ABS等工具打开直接融资渠道,即使这样,资金成本也是高于银行的。


但是从贷款人的角度看,融资成本并不等于资金成本加固定息差。理论上,贷款利率(或租赁利率)=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溢价+利润,其中,运营成本包括银行/租赁公司的各种经营支出,比如办公场地、人力资源、IT系统等等,风险溢价反映了债务的违约风险,包括债务人的背景、实力、信誉,以及债项的担保条件、期限、还款安排等,利润则反映了贷款人的经营诉求及市场资金供需行情。


虽然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成本和银行比没有优势,对利润的追求也不逊于银行,但在特定领域,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效率和风控能力是强于银行的,所以能以更低的经营成本拿下对银行来说更高风险的资产。这背后的关键在于融资租赁公司的专业化经营和产业背景。


按题主之设想,如果银行重视设备按揭贷款业务,对融资租赁公司将带来致命冲击,那银行为什么不重视设备按揭呢,有生意不做吗?银行的朋友已经给出答案,风险大、收益低、尽调费劲、审批冗长,不好啃的骨头嘛。而租赁公司是专做这一块的,并且优秀的租赁公司只做自己熟悉、擅长的一个或几个行业。他们的产品设计、业务营销、尽职调查、风险管理、法务执行、租后管理等全部流程和人员配置就为那几个行业而定制,他们不需要像银行那样全面铺开,也不需要像银行那样担负因万能而带来的成本,比如实体网点、网银系统、各种品牌维护支出、各种内控体系、等等。这除了给租赁公司带来经营成本上的相对优势,更令他们的风控能力在特定的领域胜过银行。风险管理,首先是对风险点的识别,专注特定行业的人理应比外行人更清楚行业规律和行业格局,做过尽调的人都明白,对行业的陌生是尽调的难点。再者,专注行业意味着租赁公司对设备的处理能力必须高过银行,银行一般给设备类押品很低的折扣,或者根本不接受机器设备作为抵押品,是因为银行没有处理设备的能力,机器到了银行手里就是破铜烂铁,不但难以变现,还要额外花费维护成本,而如果对相关行业有足够的深入,租赁公司更有能力找到设备的二手市场。所以,融资公司敢做银行不愿意做的业务,不是说租赁公司放松了对风险的要求,而是在长尾市场,租赁公司能hold住银行hold不住的风险。


银行的体量和经营模式决定了他们在资产端更适合做低风险的批发业务,要么是服务大客户,为大客户提供全面定制化服务,要么是提供容易实现批处理的标准化产品,比如按揭贷款、票据业务、贸易融资,等,让银行为大众提供个性化信贷产品是不经济的,硬要做只会让银行和客户都难受。而这就是各种专业化类金融机构(融资租赁、保理、典当、小贷等)的发挥空间。其实,银行在资金端做零售、在资产端做批发,而租赁公司则相反,用从银行批发来的资金,在资产端精耕细作,这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分工,市场上也确实是这样的情况。


对融资客户来说,融资最基本的要求是可得性,就是能不能拿到钱,其次是条件、速度和成本,虽然做租赁的成本不低,手续也不简单,但是如果同样的条件在银行根本拿不到钱,那还比什么成本呢?



谢了个妖。
最近手头事太多,先谈几点看法,慢慢补充。曾经热衷于搞工程机械按揭,这个可能是银行最常见的设备按揭贷款了,前几年做的挺多,现在也确实做的少了,主要认为有几点原因:
1,经济下行,借款人没工程,逾期率太高,很多代理商挂了,甚至厂家也亏损了,基本谈不上什么垫付回购,就少数厂家的好代理商还能活。相反,很多融资租赁对逾期的容忍度比银行高很多,不少都是不跨季就行。
2,对于银行来说,综合汇报太低,基本带不来存款,不可否认,银行还是很在意这个的,银行贷款总得来说还是稀缺资源,去追求更高回报去了 。
3,多数设备车辆什么的,抵押登记都不顺,车辆还好,设备抵押给工商局?对不起,我们这工商局不认。入库个发票合格证那东西没啥用。
4,君不见一手机现在销量多惨淡,就算银行还做,没有业务量啊。
5,融资渠道比以前多。

先说这么多,欢迎大家拍砖。